2015-05-31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31


◆ 2015.5.31(日)/

小時候一個人走路上學,也忘了為什麼不和姐姐、弟弟一起走。長長一條康定路,從和平西路口,晃到快近桂林路。除了學校的野狗,好像也從來沒感覺到會害怕,或是應該要害怕什麼的。

國小放學下了課,常仍在學校裡頭鬼混。幫忙班導用鋼針筆寫字刻鋼板、學珠算、上作文課、磨墨寫書法,日子過得很有忙碌樣。

家裡放牛吃草,老松國小、中風阿嬤家、老媽直興菜市場、甚至自己坐公車去台北兒童合唱團練唱。在這萬華的熱鬧區塊,有時乖乖走天橋,更常賊頭賊樣貪快穿越馬路。一個120公分的野女孩,每天在小巷大街上蹓來蹓去,好像也沒怕啥地。


普遍不很富裕,但也過得去的台灣50年代,有點遺忘的我的童年時光。









2015-05-30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30


◆ 2015.5.30(六)/

一早,北投山間,從「覺風」老榕樹葉間撒下的陽光,很烈、很白。天上的雲,止於一落。可能因為園區正在進行草坪工程吧,沒看到幾個月前,悠遊漫步的黑狗毛兄。

紮實的六個小時課程,寬謙法師闡述了大乘般若空性的教典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總計十四品的經文,也展示了從西秦、北魏,到隋唐等歷朝歷代繪製的經變圖。

維摩詰居士,真是個在有情世間裡,一點也不「溫良恭儉讓」的有錢有勢地方名紳。他到紅燈區、到賭場,論起佛法,時談相有,時談性空,辯功高強地讓佛的十弟子、四菩薩都牽拖不想去探他的病,以免再次討罵。這位十足「出入無礙」的智者,最後更是一反叨絮常態,用「默然無言」,左手伸出二指,回應同是慧智的文殊菩薩丟出的「不二」法門提問。

午間,聽聞附近的不幸,又一個放不下自性妄執的悲劇。
孩子,不要留戀,勇敢往前,一路好走。











2015-05-29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9


◆ 2015.5.29(五)/

這島國生病的心,愈來愈多。
政客、名嘴、奸商、刁民,日日重畫良知的底線。
這般滄涼世事,想要暫忘,好像就只能望遠了。
看藍天、看白雲、看青山。
再回眸看看離自己最近,也最遠的所緣初心。









2015-05-28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8


◆ 2015.5.28(四)/

從去年年中開始,一直傳著山下捷運站旁,要蓋個美國大賣場。

這房仲業眼中,可以提高附近住屋賣相的利多消息,連專跑這社區的計程車司機都提了好幾回。只是,附近的空地,不聞樓梯響地已經好長時日。過完農曆年後,捷運一過和信醫院,便看到這塊地開始進行整地。幾個月過去,工程的外觀可是愈來愈有模有樣了。

只是,這感覺非大樓式的建築,不知是否真是要蓋個傳說中的那個好市多







2015-05-27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7


◆ 2015.5.27(三)/ 陰偶雨

早生,狂放恣意紛紅
雨落,低頭捨相俱離
依緣,落花肉身成泥








2015-05-26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6


◆ 2015.5.26(二)/ 陰轉雨

20024月,彼時的心靈,烏雲密佈,找不到任何藍天可穿透的縫隙。在此之前,已經持續一段時日的失眠,是靈魂依靠的錯亂。

清明兒童假期,我一個人去了電影院,看著大螢幕上Russell Crowe演著「美麗境界」裡有迫害妄想症、幻聽幻覺,是精神分裂病人,也是天才的John Nash。整個片子看完,原為了逃離舉目瘡痍的現實而躲去喘息的黑色小空間,成了滿臉氾濫的災難現場。

Russell Crowe 這大叔,實在把「發瘋」演得太好了。當下的我,告訴自己不想如他一般過著那樣的日子。

過完連假,我決定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協助,開始療癒的用藥旅程。扮隨著錯誤婚姻所帶來的漫長金錢與情感的肉搏之後,很幸運地,我沒有用太大的力氣,度過近一年的時間,脫離了無法入睡的糾纏。

剛往生的John Nash,就像電影原名「A Beautiful Mind」,憑藉一份美麗的心、美麗的靈魂,堅持著他的信念,在不離不棄的愛妻陪伴下,戰勝病魔的羈絆,留給世人許多珍貴的知識遺產。

天才博士的均衡理論,一直吸引著我,也曾想像如何運用在多角感情裡,關於取和捨拉扯之間的小小說。十幾年過去了,陸續藉由看書、請教別人,甚至今年在Courses線上課程自修,我這文組漿糊腦袋,依舊無法全然理解這門學問。

這是我和這位天才的單向關係。祝禱他們夫妻倆,不要依戀與牽掛,一路好走。








2015-05-25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5


◆ 2015.5.25(一)/ 雨轉陰

一早上捷運,眼前年輕的女孩,倚在另一側出口門旁,一雙眼直盯著手機,耳機塞著,神情顯得非常專注。這位感覺約莫剛成年的女生,背著黑色皮製後背包,短短牛仔褲露出一雙修長的腿。最醒目的,應該是她長髮上的女巫帽。這種陰雨天還頂著這玩意,看得出是個愛漂亮,有點刻意造型打扮的花樣年華妹妹。

只是,這位刷著濃濃眼線液,有著聳聳台味氣質的女孩,讓我一直掛著忐忑的掙扎。

她腳上的黑絲襪,破了。明顯的一條裂痕線,從她的右腳踝直直拐上後膝蓋上,那是一項足以殘忍地抹去她努力「今天美美出門」作意的致命性破壞。我自忖著,若脫下撕裂絲襪,並不會影響她的整體造型。那麼,問題來了,我該不該趨前小小聲告訴她:「小姐,妳的絲襪破了。」

在短短時間裡,我想像了許多她可能會有的反應。只是,當我認真地決定要告訴年輕美眉時,車廂裡的嗶嗶聲頃間響起,得轉車的北投站到了。我就這樣從她的身邊經過,步出了這班列車,迅速走進月台上停靠的另一班列車。然後,眼睜睜地看著她的身影逐漸模糊,拂袖而去。









2015-05-24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4


◆ 2015.5.24(日)/

前天公司經營會議上,安排了探究台灣35歲以下世代的現貌與思維觀察主題。一位雜誌總編輯的主講者提及了其中一點,現在的年輕人常是「貓型」員工,平常靜靜地、懶懶地不太作為、不出手,一出手就是要驚動武林的第一名。

當下,我倒只想到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,提過的用貓和狗,區分男人從外貌穿著到內在思維,完全不同的兩種類型。拿出她的散文集「女兒的道歉信」,重新翻了一遍。

「犬型」男人,穿著深藍色西裝、固定拿薪水回家、一定會參加小孩的運動會、退休金早早就做安排、不會讓妻子流落街頭、個性忠厚老實、人生按部就班。這種男人健康且安全,是大部份女人選擇另一半的類型。

相對來說,「貓型」的男人顯得隨性而危險。這種男人,擁有貓科特有的柔軟和強軔,充滿著吸引人的魅力。但對女人、自己的職業,甚至對自己的人生卻都不肯表示忠誠。所以大部份的女人,對這種貓科男人只能保持距離地欣賞,投以望塵莫及的視線和嘆息,還是少碰為妙,免得被利爪抓得遍體鱗傷。

不喜歡寂寞味道的「貓型」女人,應該也是吧。








2015-05-23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3


◆ 2015.5.23(六)/

雨下竟日,時大時小。
滴答敲在臥房牆外冷氣機殼上,擾了一整天。

睡覺。吃。牙痛。翻幾頁書。看幾分鐘電視。
打坐。和汪汪貓咪對看。再吃。牙痛。再睡。

今天,懶懶廢文一篇。
這眨著紅色眼睛的一張臉,都瞪了我一眼。









2015-05-22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2


◆ 2015.5.22(五)/

有很長的一段時間,
我常做一個演繹著同樣劇情,
每每讓我驚醒的惡夢。

那是,身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空間裡,
常常是在廁所裡,無法轉動身軀,
一種就要窒息的恐懼。
我被困著,黑夜追殺著我。

我已經忘了,是什麼時候開始,
這個讓我狂叫的闃黑夢境,徹底離開了我。

只在夢裡出現的靈魂,
是否已經痊癒,我不知道。
遺留給我的,
是對於密閉空間的不安,甚或恐慌。
飛機上的洗手間,就是死穴。
身在沒有窗戶的房間,恐懼,只想逃離。

當捷運列車,從地上轉入地下的行進間,
某些時刻,這樣屬於密室的不安,偶會出現。
慶幸自己每日的捷運通勤,
無需經過那一段地老天荒的地下黑暗旅程。









2015-05-21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1


◆ 2015.5.21(四)/

平面。
這牆,淪陷了;或說,起死回生了?
為了自利利他,硬是搭了張電子廣告板。

縱面。
陽台對陽台,混亂的平方。
是醜?還是眼不見為淨的台式民風?








2015-05-20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20


◆ 2015.5.20(三)/

這梅雨,愈下愈感傷、愈驚怖的板勢。

車廂裡的子民,好像全都被豢養在手機國度裡,
貫徹只效忠它的鎖國時代。
在這牢籠裡,日復一日,厲鬼掐著脖子,
讓思考集體退化,良善與正義的面貌也顯得空前混亂。

「抬頭」,成了迷走邊境裡最難等待的臉譜風景。







2015-05-19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19


◆ 2015.5.19(二)/

「阿嬤,我們要去哪裡?是兒童樂園對吧!對吧!」一手挽著什麼,我看不清楚的小男生用著非常急切的口氣,問著身旁博愛座上牽著娃娃車的阿桑。

我遠遠地看,小車上堆滿許多物品,看來是個要在外頭待很久的重裝備模樣,其中最醒目的,應該是那頂竹編斗笠。「對啦!對啦!你乖乖坐好。」其實,阿桑一上車坐定,就拉著站在眼前的路人甲:「小姐,新的兒童樂園要在士林站下車,對吧。」

沒多久,士林站到了。車廂門一開,精瘦的小男生三步當兩步往前疾走,然後迫不及待地在月台上用「嚕」的滑到電梯門,速度快得讓我來不及對焦拍照就閃離了。原來,他手上是個小滑板車。真是夠酷的小男孩。

這是早上進城,一路看到的第三個阿公阿嬤帶著孫子的老少組。

有趣的是,他們都同樣自備著轉乘的「交通工具」。除了滑板車,其中一組,老少共四口,頭髮全白,但身體硬朗的阿公和一個五、六歲模樣的孫子各牽著一台小小自行車,後頭跟著慢慢走的阿嬤和另個小的弟弟。另一組合,則是一路討著阿嬤抱抱,穿著一雙顏色很鮮豔運動鞋的小弟弟,娃娃車靠在車廂走道上。

這城市的年輕爸爸媽媽,不是喜歡,就是不得不兩人都上班賺錢。請阿公阿嬤幫忙看顧非在襁褓中的孫子孫女,成了最讓人放心的解決方案。老人和學齡前的小孩,至少在有著全面無障礙設施的台北捷運上,是受到體貼的。安全、便捷、價廉,該鼓勵他們多出來走走,坐捷運遊台北。









2015-05-18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18


◆ 2015.5.18(一)/

淡水線地上段的美,在山。

從淡水站,行經北投、石牌、士林,一路到圓山站,有綠得不同層次、不同高度的山群可以仰望。這是我每天進出城必經之站點,也是所有5條幹線、2條支線,總計135公里的台北捷運路線裡,我最喜歡的一段風景。

觀音山、大屯山、紗帽山、陽明山、圓山,以及我不知其名的或遠或近的巒山群繞,秋冬春夏,陰晴雨霧,各顯丰姿,讓人望得興味盎然,充滿想像。

然而,不是每個人,都願意保留這樣的美。

歸途上,從北投站,行經至復興崗站的俄頃,會看到大屯山上三支非常唐突,破壞山稜線美感的高聳建築。谷歌後才知是位在淡水小坪頂上,市價一戶破億元,超過30層樓高的豪宅。

在農禪寺後院,關渡平原的稻田旁,看著眼前一片綠的大屯山,以及,怵目驚心的三具煙囪。我想到「傲慢」,一種封閉、我執與貪婪的悲哀。









2015-05-17

《台北捷運日記》2015.5.17


◆ 2015.5.17(日)/

只要天氣好,一出這後站,
就聽得到各處傳來的不同鳥聲。
再走幾步,回望,烈日下的景物顏色層疊、飽滿;
再望,盡頭,有山。
這是喜歡這個城市的原因之一,不管身在哪,
只要抬頭,有山陪著。

我喜歡山,甚於海,一直都是這樣。
海,是神祕的,是多變的,我的海,是焦慮的。
像個野蠻女友,我的山,給我包容,無量的包容,與激情的愛。

不敢觸碰那位一直用痛來提醒我對不起他的牙,躊躇終日,
還是用一鍋粥來解救自己的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