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每個轉角都是美麗的布拉格古城,回到自己居住的原鄉。「台北,好醜!」,是心中不得不發出的沮喪。
先看看擔負帶給入境客人第一印象的桃園機場,毫無設計感可言;啟用沒幾年的新航廈,雨天的大廳望去,是一個個大紅塑膠水桶盛著頭頂上滴漏下來的污水。身為此地國民的我,只能瞠目結舌,覺得顏面盡失,只想瞬間逃離這座災難現場。
品味不在出身,品味是天賦,更是環境給你的學習。
當身在的外在環境帶給你的是有美感的物件與生活態度,品味的學習便已深植在潛移默化中。在日日內化的過程裡,讓人懂得什麼叫做品味,也自然地激發出想要留住品味的欲求。一個國際機場可以醜態如此,顯露著這個國家對品味的鈍化無感,以及對品質的毫不在意。
不把自己國家的門面打理得漂亮有型也就算了,連走進「首善之都」的台北,也總覺每天都與「普遍的醜」朝朝暮暮,失去一個號稱國際都市的美感競爭力。這讓人一想起來,就很悶。
大馬路望去,是花花綠綠、爭奇鬥豔,唯恐1.2 視力也看不到的招牌;也不知從何而來的粗細電線,糾纏不清地掛在路燈上,綿延到公寓的每個角落;加上突出來的各型冷氣、鐵窗,隨風飛揚的衣衣褲褲點綴著探人隱私的欲望,舉個頭總避不了的恐怖建物 101……身陷在這樣視覺墮落的城市,除非有強力的自覺、反省與sense,不然還真難找到可以讓自己「舒服」、喘口氣的好東西。
醜陋的外表,十足反應了這座城市沒有品味的內在。台北有雲門、有誠品、有琉園、有信義商圈、有牛肉麵、有故宮、有頂泰豐、有成蔭的台灣樟樹、有我最愛的上城雜糧麵包,還有呢?有從不讀書的政客、一窩蜂的「流行」×××、教你幾天就賺大錢的暢銷書、上億豪宅與千萬名牌、只在乎收視率的電視節目......。
從時尚、建築、文學、藝術、政經到每天過的生活與消費,這個國家、這個城市,對他的子民在品味素養上的基礎教育,真的太少了。希望有一天,這個城市的報紙頭條,是告訴我們木棉花開了,怎麼選好、喝好一杯茶,所有線路地下化,公園每天都有音樂會,台北作家得了諾貝爾獎…。
我應該是在說夢話,別‧理‧我。
曾經與北京世界頂尖的建築事務所首席建築師閒聊
回覆刪除大陸建築與台灣(以台北為例)的風格相比較
大陸的集團公司老闆有一股霸氣跟炫耀
所以他們的建築各有特色 , 講究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
反觀台灣的建築 , 業者只講究容積根最大的利益
即便是頂尖進住者也只在意居住室內的豪華性舒適性
而不注重建築的外觀 , 因為室內是自己享用的
外觀是別人在欣賞的 , 所以台灣(台北)的建築,好醜